李淳风路过茶馆,碰到一个乞丐,见其乞讨先谢后要,他预测:此家必出贵人


大唐贞观年间,天下太平,万民安居乐业。然而在这盛世之下,却有一位神秘的道士能够通过观察一个乞丐的细微举动,便断定其家族必出贵人。

这位道士便是名震天下的袁天罡的师兄——李淳风。

那日他路过长安城东的一家茶馆,偶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,只见这乞丐乞讨时有一个奇特的习惯:总是先向施主道谢,然后才开口要钱。

李淳风见此情景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露出会心的微笑,对身旁的书童说道:"此家必出贵人,而且是位极人臣的那种贵人。"

书童不解其意,李淳风却卖起了关子。这个看似简单的"先谢后要"举动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天机?为何能让精通天文地理、阴阳八卦的李淳风如此笃定?

话说贞观十二年春,长安城内柳絮飞舞,春意盎然。这日正午时分,太史监李淳风结束了在太史局的公务,准备回府用膳。他身着一袭青色道袍,头戴逍遥巾,身材颀长,面容清瘦,眼神深邃,颇有仙风道骨之态。

李淳风向来不喜乘轿,更爱步行观察民情。他认为只有行走在市井之间,才能真正感受到天地间的气息变化,从中领悟易理玄机。今日天气晴朗,他便决定绕道东市,顺便到那里的"聚贤茶馆"品茶小憩。

聚贤茶馆位于长安城东市的繁华地段,是城中文人雅士经常聚会的场所。茶馆老板姓王,是个颇有眼力的生意人,知道李淳风的身份后,总是恭敬有加,但李淳风为人谦和,从不摆架子,因此这里成了他常来的地方。

刚走到茶馆门前,李淳风就听到一阵嘈杂的议论声。只见茶馆门口聚集了十几个人,正围观着什么。李淳风好奇地走上前去,发现众人围观的是一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少年乞丐。

这少年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,但双眼却异常明亮,没有一般乞丐那种麻木的神色。更奇特的是,他乞讨的方式与众不同。只见他走到一位身着锦衣的商人面前,先是深深一揖,恭敬地说道:"多谢这位善人的慈悲,小人家中确实困顿,不得已出来讨些银钱度日。"

那商人本来正在与友人谈话,听到这话愣了一下,疑惑地看着少年:"我还没给你钱呢,你谢什么?"

少年乞丐却不慌不忙,再次施礼道:"善人您看上去就是个心善的人,小人相信您一定会施舍的,所以先行致谢。若是善人暂时不便,小人也绝无怨言。"

商人被这番话说得心花怒放,哈哈一笑,从袖中掏出几枚铜钱递给少年:"有趣,有趣!我在长安做生意这么多年,还是第一次遇到你这样的乞丐。"

少年接过铜钱,再次深深一揖:"多谢善人恩德,愿善人生意兴隆,福寿安康。"

围观的众人看到这一幕,纷纷议论起来。有人说这少年懂礼数,有人说他这是投机取巧,还有人说他这样反而更容易要到钱。

李淳风在一旁静静观察,只见这少年接下来又走向其他人。无论对方是富商、小贩,还是路过的官员,他都是同样的做法:先恭敬地行礼道谢,然后才说明自己的困难,请求施舍。而且每次得到施舍后,都会真诚地祝福对方。

有趣的是,这种方式确实很有效果。大部分人都被他的礼貌所感动,纷纷慷慨解囊。即使偶有拒绝的,少年也是恭敬地再次行礼,口中说着"打扰了善人,愿善人万事如意"之类的话,没有丝毫怨恨或纠缠。

李淳风越看越觉得有趣,他在相术和命理方面造诣极深,从这少年的行为举止中,他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。于是他决定上前细看。

"小兄弟,"李淳风走到少年面前,温和地说道,"你这乞讨的方式倒是新颖。"

少年抬头看见李淳风的穿着打扮,知道是个有身份的人,连忙行礼:"见过这位先生,小人确实是饥寒交迫,不得已才出来讨些钱财。"

"我不是问你为什么乞讨,"李淳风笑道,"我是好奇你为什么总是先道谢,然后才开口要钱?"

少年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:"这...这是家母教导的。她说做人要懂得感恩,即使是乞讨,也要先感谢别人的善心,不能理所当然地索取。"

"哦?"李淳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"你母亲在哪里?"

少年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:"家母前些日子病重,如今在家中卧床不起。家父前年战死在边关,家中就只剩下母亲和小人,实在是揭不开锅了,这才..."

说着,少年的眼圈都红了,但他强忍着没有哭出来。

李淳风听了,心中暗暗点头。他继续问道:"你母亲还教过你什么?"

"母亲说,人穷不能志短,即使沦落到乞讨,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。她还说,要常怀感恩之心,帮助过我们的人,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报答。"少年认真地说道。

"好孩子,"李淳风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,递给少年,"这些银子你拿去给母亲买药治病。"

少年看到这锭银子,眼睛都瞪大了。这可不是几个铜钱,而是足足一两银子,够普通人家生活大半年的。

他激动得双手颤抖,连忙跪下叩头:"多谢恩公大恩大德,小人一定记住恩公的恩情,将来必定报答!"

"起来吧,"李淳风扶起少年,"你叫什么名字?家住何处?"

"小人姓狄,名仁杰,家住城南柳巷。"少年恭敬地回答。

李淳风听到这个名字,眼中精光一闪,但他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,只是点了点头:"好名字。仁者爱人,杰者才俊。你快回去照顾母亲吧。"

"是,恩公。"狄仁杰再次深深一拜,然后紧紧握着银子跑走了。

围观的众人看到这一幕,纷纷对李淳风投来敬佩的目光。一锭银子对于达官贵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,但能如此慷慨地施舍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,确实难得。

李淳风的书童小六子凑上前来,低声问道:"老爷,您怎么给了他这么多银子?平时您施舍最多也就几个铜钱。"

李淳风微微一笑,没有回答,而是走进了茶馆。

茶馆老板王掌柜看到李淳风进来,连忙迎上前来:"李先生,您今天来得早啊。还是老位置?"

"嗯,还是老位置。来壶上好的碧螺春。"李淳风在靠窗的雅座坐下。

小六子给李淳风倒了茶,然后好奇地问道:"老爷,那个少年有什么特别的吗?我看您观察他的时候,眼神很特别。"

李淳风端起茶杯,轻抿一口,悠悠地说道:"六子,你跟了我这么多年,应该知道我从不轻易对人动心。但今天这个少年,确实不同寻常。"

"怎么个不同寻常法?"小六子更加好奇了。

"你想想,一般的乞丐是什么样的?"李淳风反问道。

小六子想了想,说道:"一般的乞丐都是可怜巴巴的,有的甚至会磕头求人,有的还会跟着人不放,直到要到钱为止。"

"不错,"李淳风点头,"可是这个叫狄仁杰的少年呢?"

"他...他很有礼貌,而且先道谢再要钱,被拒绝了也不纠缠。"小六子回忆着刚才的情景。

"这就是关键所在,"李淳风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"一个人在最困顿的时候,最能看出他的本性。这少年虽然沦落到乞讨的地步,但依然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礼仪,这说明什么?"

"说明他家教很好?"小六子试探性地说。

"家教好只是表面,"李淳风摇头,"更重要的是,这说明他天性善良,心地纯正。你听他刚才说的话,他母亲教导他要常怀感恩之心,要保持尊严,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?"

小六子若有所思:"会培养出有德行的人?"

"不错,而且不仅是有德行,"李淳风的声音变得有些神秘,"我观此子面相,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,双目有神,印堂开阔,这是贵相啊。"

"贵相?"小六子瞪大了眼睛,"可是他现在只是个乞丐啊。"

"眼前的困顿不能代表一生的命运,"李淳风意味深长地说,"而且越是在困境中还能保持品德的人,将来的成就往往越大。"

正说话间,茶馆里走进来几个客人,其中一个正是刚才给狄仁杰钱的那个商人。他看到李淳风,连忙过来打招呼。

"这位先生,刚才在外面见您也给了那个小乞丐钱,想必也是个善心人。"商人笑着说,"在下姓张,在东市做丝绸生意。"

"在下李淳风,"李淳风客气地回礼,"张先生客气了。"

"李淳风?"张商人一听这名字,立刻肃然起敬,"您就是太史监的李先生?久仰久仰!"

李淳风的名声在长安城中可谓如雷贯耳,精通天文历法,尤其擅长相术和预测,连皇帝都对他十分器重。

"不敢当,"李淳风谦虚地说,"张先生过奖了。"

"李先生,您觉得刚才那个小乞丐怎么样?"张商人好奇地问,"我做生意这么多年,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有礼貌的乞丐。"

李淳风沉吟片刻,说道:"此子不简单。"

"怎么个不简单法?"张商人更加好奇了。

李淳风看了看周围,见茶馆里的客人都在专心用茶聊天,便压低声音说道:"张先生,你信命吗?"

"信,当然信。"张商人连忙点头,"李先生您是什么身份,您说的话那还能有假?"

"那我告诉你一个秘密,"李淳风神秘一笑,"刚才那个少年,将来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"

"真的?"张商人瞪大了眼睛。

"我观他相貌,虽然现在穷困潦倒,但骨格清奇,气质不凡。更重要的是,他那种'先谢后要'的行为,体现出的品格极为难得。"李淳风认真地说。

"李先生,您能不能具体说说?"茶馆里的其他客人听到他们的对话,也都围了过来。

李淳风看到众人好奇的目光,笑了笑:"诸位想听?"

"想听想听!"众人异口同声。

"好,那我就说说这个'先谢后要'的门道。"李淳风清了清嗓子,"一般人乞讨,都是先说困难,然后请求施舍,最后才道谢。但这少年反其道而行之,先道谢,再说困难,最后才请求施舍。这种做法看似颠倒,实则大有深意。"

"什么深意?"众人齐声问道。

"第一,先道谢体现了感恩之心。这说明他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施舍给他,而是把别人的善意当作恩惠来感激。有这种心态的人,将来必定懂得知恩图报。"

众人点头表示认同。

"第二,这种做法体现了他的智慧。先道谢能够软化对方的心,让对方更容易产生同情心。这不是奸诈,而是智慧的体现。"

"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"李淳风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,"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修养。即使沦落到乞讨的地步,依然能够保持礼仪和尊严,这是多么难得的品格!"

张商人听得连连点头:"李先生说得有道理。可是,这就能说明他将来会有大出息吗?"

李淳风神秘一笑:"张先生,你想想,一个在最困顿的时候还能保持如此品格的人,一旦时来运转,会是什么结果?"

众人陷入了沉思。

这时,小六子忽然说道:"老爷,我想起来了,您之前说过,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命运高度。品格越高,命运越好。"

"正是如此,"李淳风赞许地看了小六子一眼,"而且这个狄仁杰,我观其相貌,绝非池中之物。"

"李先生能不能详细说说他的面相?"有人问道。

李淳风沉吟片刻,说道:"此子天庭饱满,主智慧;地阁方圆,主晚年福禄;双目有神,主有远见;鼻梁挺直,主有主见;嘴角上扬,主性格乐观。最关键的是,他的印堂开阔光亮,这是大贵之相。"

"大贵之相?"众人惊叹。

"不错,"李淳风点头,"我断定,此子将来必定官运亨通,位极人臣。"

茶馆里一片哗然。一个小乞丐,竟然被李淳风说成将来会位极人臣?这也太不可思议了。

但转念一想,李淳风的名声在那里摆着,他的预测从来没有出过错。既然他这么说,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。

"李先生,"张商人小心翼翼地问,"您能不能再具体一点?他将来会做什么官?"

李淳风摇头笑道:"天机不可泄露太多。我只能说,此子将来的成就,绝对超出你们的想象。"

正说话间,茶馆外面又传来了嘈杂声。众人透过窗户一看,原来是狄仁杰又回来了。

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药包,正在向路人打听着什么。很快,他就向茶馆这边走了过来。

"咦,他怎么又回来了?"小六子疑惑地说。

狄仁杰走到茶馆门口,看到李淳风正坐在窗边,连忙走了进来。

"恩公,您还在这里!"狄仁杰惊喜地说,"小人买完药,特地回来找您。"

"找我做什么?"李淳风好奇地问。

狄仁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包,恭敬地递给李淳风:"恩公,这是小人刚才买药剩下的银子,一共三钱。小人想了想,家母的病用不了这么多银子,所以特地回来还给您。"

茶馆里的人都惊呆了。这少年竟然主动把多余的银子还回来?这在这个年代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。

李淳风看着手中的银子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:"你为什么要还给我?"

"恩公,您给的银子已经够治家母的病了,多余的银子小人不能要。母亲教导小人,取财有道,不义之财不可取。"狄仁杰认真地说。

"可是这银子是我给你的,不是不义之财。"李淳风说。

"恩公,您给小人银子是为了给家母治病,现在治病的钱够了,多余的就不应该再要。做人要知足,不能贪心。"狄仁杰坚持说道。

李淳风深深地看了狄仁杰一眼,然后把银子推了回去:"既然是我给你的,你就收着吧。剩下的银子可以买些食物,补补身体。"

狄仁杰却摇头:"恩公,小人实在不能要。"

看到这一幕,茶馆里的人都被感动了。张商人忍不住说道:"孩子,这钱你就收着吧,李先生的一片好心,你不要辜负了。"

其他人也纷纷劝说。但狄仁杰依然坚持要还银子。

李淳风见他如此坚持,心中更加欣赏。他想了想,说道:"这样吧,我这里有个提议。"

"恩公请说。"狄仁杰恭敬地说。

"这些银子你先拿着,但不是白给你的。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一个条件。"李淳风说。

"什么条件?只要小人能做到的,一定答应。"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说。

"我希望你将来有了出息,要记住今天的感受,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能做到吗?"李淳风认真地问。

狄仁杰重重地点头:"恩公放心,小人发誓,将来若有能力,一定要帮助穷苦百姓,绝不忘记今日的困苦!"

"好!"李淳风拍案叫绝,"有你这句话,这银子就算是我借给你的,将来你还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就行了。"

狄仁杰这才接受了银子,再次向李淳风深深行礼:"恩公大德,小人永世不忘!"

送走了狄仁杰,茶馆里的人都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中。

"李先生,"张商人感慨地说,"今天真是开了眼界。这少年的品格确实难得,难怪您说他将来会有大出息。"

"是啊,"另一个客人也说,"我活了这么大岁数,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主动把多余的钱还回来的。"

李淳风端起茶杯,淡淡地说:"诸位今天见证的,不仅仅是一个少年的品格,更是一个未来贵人的雏形。"

"李先生,您真的这么确定他将来会有大出息?"有人问道。

李淳风点头:"我李淳风看人从不看错。这个狄仁杰,将来的成就绝对会让你们刮目相看。"

"那他大概什么时候能发达呢?"张商人好奇地问。

李淳风掐指算了算,说道:"快则十年,慢则二十年。到那时,诸位就会明白我今天为什么如此看重他了。"

茶馆里的人都将信将疑,但李淳风的名声摆在那里,他们也不敢完全不信。

这时,小六子忽然问道:"老爷,您刚才观察那个狄仁杰的时候,眼神特别专注,好像发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。除了他的品格和相貌,还有别的什么吗?"

李淳风听到这个问题,眼中闪过一丝深意。他环顾四周,见众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,便神秘地一笑:"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如此笃定这个少年将来必定贵不可言吗?其实,除了他的品格和相貌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。这个原因,藏在他那个看似简单的'先谢后要'的举动背后....

众人屏息凝神,等待着李淳风揭开谜底。

只见李淳风缓缓放下茶杯,眼中精光闪烁:"诸位可知道,为何我一见这少年'先谢后要'的举动,便断定他家必出贵人?这其中藏着一个千古不传的秘密..."

茶馆里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紧紧盯着李淳风,等待他说出那个让人震撼的真相。

李淳风看了看窗外,又看了看在座的众人,缓缓开口:"这个秘密,涉及到我师父当年传给我的一个识人口诀,这个口诀能够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困境中的细微表现,准确预测出他将来的命运走向。而这个狄仁杰的行为,正好契合了口诀中描述的..."

"贵人相的三大特征!"李淳风的声音在茶馆里回荡。

众人瞪大了眼睛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。

李淳风继续说道:"我师父当年传给我一个秘诀,叫做'困境三观法'。即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困境中的三种表现,来判断他将来是否能成大器。"

"哪三种表现?"张商人急切地问。

"第一观:观其是否能在困境中保持感恩之心;第二观:观其是否能在困境中坚持做人原则;第三观:观其是否能在困境中展现出智慧和格局。"李淳风一字一句地说道。

"这个狄仁杰都符合吗?"有人问。

"完全符合!"李淳风肯定地说,"他的'先谢后要'体现了感恩之心,这是第一观;他主动退还多余银子体现了坚持原则,这是第二观;他那种乞讨方式的巧妙体现了智慧,这是第三观。"

小六子恍然大悟:"原来如此!老爷,那这三观和将来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?"

李淳风喝了一口茶,徐徐道来:"我师父说过,一个人在最困顿的时候还能保持这三种品质,说明他的心性已经超越了普通人。这样的人一旦时来运转,必定能够成就大事。"

"为什么?"众人异口同声地问。

"因为感恩之心能让他得到贵人相助,坚持原则能让他获得众人信任,智慧格局能让他在机会来临时准确把握。这三者结合,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。"李淳风解释道。

张商人若有所思:"李先生,您的意思是说,这个狄仁杰将来会有贵人相助?"

"不仅仅是有贵人相助,"李淳风神秘一笑,"我断定,他将来会成为别人的贵人。"

"成为别人的贵人?"众人不解。

"你们想想,一个从小就懂得感恩、坚持原则、富有智慧的人,长大后会是什么样?"李淳风反问道。

"会是个好官?"有人试探性地说。

"不仅仅是好官,而且是能够为民做主、伸张正义的好官。这样的官员,对百姓来说不就是贵人吗?"李淳风笑着说。

众人恍然大悟,纷纷点头称是。

这时,李淳风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:"而且,我还从他的相貌中看出了另一个秘密。"

"什么秘密?"众人紧张地问。

"他的面相显示,他不仅会成为高官,而且会是个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。"李淳风郑重地说。

"影响历史进程?"张商人瞪大了眼睛,"李先生,您这话是不是说得太大了?"

李淳风摇头:"我从不夸大其词。你们仔细想想,一个从乞丐出身、深知民间疾苦的人,一旦位极人臣,会做些什么?"

众人陷入了沉思。

"他会为民请命,会惩治贪官污吏,会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。"小六子激动地说。

"正是如此,"李淳风点头,"而且这样的人往往会遇到明君。因为只有明君才会重用这样的贤臣。"

"那您觉得他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发达?"有人问。

李淳风掐指一算:"我观他现在十四五岁,按照命理推算,他的转运期在二十五岁左右。也就是说,再过十年,他就会踏上仕途。"

"那时候他会做什么官?"张商人好奇地问。

"初入仕途时应该是个小官,但升迁会很快。我预测,他在三十岁之前就能成为地方大员,四十岁之前能入朝为官,五十岁之前..."李淳风停顿了一下。

"五十岁之前怎么样?"众人急切地问。

李淳风深吸一口气:"五十岁之前,他会成为朝廷重臣,位极人臣。"

茶馆里一片寂静,所有人都被这个预测震撼了。

"李先生,"张商人小心翼翼地问,"您说的位极人臣,是指宰相吗?"

李淳风点头:"很有可能。而且不是普通的宰相,而是能够辅佐明君、造福苍生的贤相。"

"那他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经历或者贡献?"有人问。

李淳风沉吟片刻:"从相理上看,此人将来会经历很多磨难,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。而且他会以断案如神而闻名天下。"

"断案如神?"众人惊讶。

"是的,我观他双目有神,智慧过人,又有一颗悲悯众生的心,这样的人最适合做执法官员。他将来一定会以公正执法、为民伸冤而载入史册。"李淳风肯定地说。

小六子忽然想起什么:"老爷,您刚才说他会遇到明君,那您觉得那会是哪位皇帝?"

李淳风看了看天空,若有所思:"从时间推算,应该是当今皇上或者下一代皇帝。不过具体是谁,现在还不好说。"

"那他和皇帝的关系会怎么样?"张商人问。

"君臣相得,如鱼得水。"李淳风简洁地回答,"而且他会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,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。"

正说话间,茶馆外面走过一队官兵,为首的是个年轻的武官。李淳风透过窗户看了一眼,忽然说道:"有趣,真是有趣。"

"什么有趣?"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。

"那个武官,将来也会和刚才的狄仁杰有交集。"李淳风神秘地说。

"真的吗?什么样的交集?"有人好奇地问。

"他们会成为朋友,而且是生死之交的那种朋友。这个武官虽然出身高贵,但心地善良,将来也会成为一代名将。"李淳风说。

众人啧啧称奇,没想到今天在茶馆里坐着,就能听到这么多关于未来的预测。

"李先生,"张商人忽然问道,"您说那个狄仁杰将来会位极人臣,那他的家族呢?会不会因此而兴旺发达?"

李淳风点头:"当然会。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。他发达了,他的家族自然也会跟着兴旺。不过最重要的是,他会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帮助更多的人,就像今天我们帮助他一样。"

"这就是善有善报吧?"有人感慨地说。

"正是如此,"李淳风赞同道,"天道好轮回,苍天饶过谁。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少年,虽然现在困苦,但他的善良和品德注定了他将来的辉煌。"

这时,小六子忽然问道:"老爷,您觉得我们今天遇到他,是偶然还是必然?"

李淳风笑了:"世间哪有什么偶然?一切都是必然。我们今天能遇到他,能见证他的品格,能听到他的故事,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。"

"那我们将来还会再见到他吗?"张商人问。

"会的,"李淳风肯定地说,"而且下次见面的时候,他的身份会让你们大吃一惊。"

"什么时候?"众人异口同声地问。

李淳风掐指一算:"大概十年后吧。到那时,你们就会明白我今天说的话都是真的。"

太阳西斜,茶馆里的客人陆续散去。李淳风也准备起身告辞。

临走前,他对茶馆老板王掌柜说:"王掌柜,如果那个叫狄仁杰的少年再来,你可以给他一些照顾。就说是我的意思。"

王掌柜连忙点头:"李先生放心,我一定会的。"

走出茶馆,小六子忍不住问道:"老爷,您真的这么确定那个狄仁杰将来会有大出息?"

李淳风停下脚步,望着远山夕阳,悠悠地说:"六子,我李淳风看人从不出错。这个狄仁杰,将来不仅会成为朝廷重臣,而且会成为千古留名的名臣。他的'先谢后要'不仅体现了他的品格,更预示了他将来的处世之道:永远怀着感恩之心去帮助别人,永远以德报德,以善待善。这样的人,天地都会眷顾他。"

"那他真的会成为宰相吗?"小六子还是有些不敢相信。

"不仅会成为宰相,而且会是史上最受尊敬的宰相之一。"李淳风笃定地说,"记住我今天的话,十年后你就会看到验证。"

从那以后,狄仁杰的确如李淳风所预测的那样,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品德,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他先是通过科举入仕,然后因为断案如神而名声大噪,最终成为武则天时期的宰相,被誉为"千古第一名相"。

而那个"先谢后要"的习惯,也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:永远先感恩,再行动;永远以德报德,以善待善。正是这种品格,让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初心,成为了历史上最受尊敬的政治家之一。

李淳风的预测再次得到了验证,而那个在茶馆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们,每当想起当年的那个下午,都会感慨命运的神奇和李淳风的慧眼识珠。

参考资料:《旧唐书·李淳风传》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