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荆州市铁路规划全解析:3条规划高铁,将改变500多万人出行
荆州市,位于湖北省中南部、长江中游、江汉平原腹地,常住人口500多万。这座曾因水运而兴的千年古城,如今在铁路交通也逐渐完善,全市建成有荆荆高铁、沪汉蓉铁路、焦柳铁路、浩吉铁路、荆沙铁路等。而从相关铁路规划来看,荆州市至少还有3条高铁规划中,未来他们的建设,将进一步改变500多万人的出行方式。
一、荆岳高铁:南下生命线
作为荆州南下最直接的通道,荆岳高铁规划全长190.3公里(湖北段99.8公里,湖南段90.5公里),设计时速350公里,从荆州西站出发,跨越长江后经公安、石首进入湖南华容,终抵岳阳东站。该项目一旦建成,可将荆州至岳阳的通行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,并串联浩吉铁路与京广高铁,形成贯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主轴。
荆岳高铁
然而该高铁的推进之路步履维艰。虽然项目已纳入湖北省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16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(虚线),但尚未进入我国“十四五”铁路项目库,缺乏实质启动的规划支撑。2024年最新进展显示,湖北省已联合湖南省委托设计单位开展预可研,并推动纳入我国“十五五”铁路规划。
目前李埠长江公铁大桥作为关键过江通道,其主塔施工已启动,下层预留双线高铁条件。而石首设站成为博弈焦点——荆州市明确要求线路途经石首并设站,以覆盖近百万人口。但湖南岳阳的推进重点仍在监利至华容公铁大桥,该桥于2024年6月召开预可研咨询会,为荆岳高铁奠定基础。不过荆岳高铁还将受长岳城际铁路进度的影响,因为他关系到岳阳东站的接入设计。
二、武贵高铁通道:东西线方案的生死博弈
武汉至贵阳高铁的路线之争实则是荆州与仙桃的区域话语权较量。东线方案(仙桃-洪湖-监利)已纳入我国“十四五”规划,但定位为时速160公里的客货两用普铁;西线方案(武汉-潜江-荆州城区)则瞄准350公里高铁标准,经荆州南下张家界。
武贵高铁
这两年,湖北省明确表态仙洪监铁路是武贵通道“重要比选方案”,并争取将其升级为高铁。这使东线占据政策优势。但荆州并未放弃,也已启动西线预可研招标,提出三种具体走向:
北方案:经弥市线路所至松滋南站,共线里程最短但远离城区;
中方案(推荐):在弥市镇设荆州南站后延伸至松滋西站,联络线仅40公里,兼顾投资与城市发展;
南方案:经公安毛家港设站延伸至澧县,线路最长且跨省协调难度大。
三、断点缝合:荆州至宜常高铁联络线
随着呼南高铁襄荆段通车在即,荆州至宜常联络线成为南下“最后一环”。该线路首次出现在去年荆州市工作报告,并迅速获得省级支持。湖北省明确表态,该联络线是“荆州南下通道的关键组成”,可与襄荆高铁共同构成襄阳、荆门等城市南下长沙的新通道。
荆州至宜常高铁联络线
实际推进中,松滋西站预留接口成为突破口。该站按2台6线规模设计,市民呼吁优先建设荆州至松滋段(约60公里),因全程位于荆州市内,协调难度低,可快速打通断头路。相比跨省的“荆公澧联络线”方案,此路径更具操作性,且能通过石张高铁联络线接入张家界方向,实现多通道南下。
四、货畅其流:潜江货运铁路西延工程
针对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潜江支线沦为“断头路”的困局,潜江货运铁路西延工程被赋予破局使命。该项目规划将既有支线延伸至浩吉铁路江陵站,串联武汉都市圈与宜荆荆都市圈,形成横贯湖北的货运动脉。
2024年项目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,获评“社会效益重大”项目;并且浩吉铁路公司确认江陵站接轨技术可行(费用由地方承担);并且项目已纳入湖北省中长期铁路网布局规划,明确为2035年前建设项目。
该铁路项目的更深层意义在于激活铁水联运——远期可西延连接宜昌红花套港,使荆州港区货物直通川渝,扭转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长期亏损的局面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