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瀚森回国: 9600公里飞行+10天备战, 篮协这波操作把未来赌上了
7月19日夜里,美国波特兰的球馆熄灯不久,中国球迷的手机屏幕却亮成一片。开拓者随队记者Maxxin一句话,把所有人从夏联的余温里拽出来——“杨瀚森要回国了,备战亚洲杯,球队不拦着。”
就这么简单,却像一记闷棍。
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欢呼,是心疼:小伙子才20岁,NBA选秀刚落停,常规赛地板还没摸过,怎么就要往回飞?
01 四天高光,不等于站稳脚跟
拉斯维加斯夏联,杨瀚森四场球,场均9.6分、6.3篮板、2.1封盖。数据不算炸裂,但亮点足够剪成一条两分钟的集锦:脑后传球、底线勾手、补防大帽……美国解说当场给他起了新外号——“小约基奇”。
可下一回合,镜头立刻切到他被撞得后退两步的特写。解说补刀:“下肢力量差两档,NBA级别的对抗,他还没交学费。”
说白了,夏联只是敲门砖,不是房产证。真正的考场在10月常规赛。本来,杨瀚森应该留在波特兰,每天两练、加练力量、狂吃蛋白粉,把“差两档”缩成“差半档”。现在,机票一订,训练表直接撕掉。
02 一张机票,把夏天劈成两段
从波特兰到北京,直线距离9600公里,飞行13个小时,加上往返车程、安检、候机,一趟至少20小时——这还只是物理时间。时差、倒腾装备、核酸、开会……球员圈里流行一句话:“一趟国际飞行,一周白练。”
更紧的是时间差:按Maxxin的说法,杨瀚森一周内启程,落地北京再转青岛报到,真正合练要等到7月25日以后。亚洲杯首战8月5日对沙特,留给他的磨合期只有10天。10天,能把时差睡顺就不错了,更别说背战术、找手感、调轮换。
03 “军令如山”,但军令也得讲道理
篮协的通知写得干脆:征召杨瀚森。没有商量余地。
球迷炸锅:“亚洲杯又不挂钩奥运门票,干嘛折腾孩子?”“当年姚明就是年年夏天没休息,30岁出头就退役,还想再来一遍?”
话糙理不糙。2019年之后,亚洲杯成绩跟世界杯、奥运会彻底脱钩,说直白点,这项赛事的KPI已经从“冲奥”降级为“练兵”。练兵可以,但别把最有潜力的兵练废了。
04 崔永熙的警钟,还在回响
去年此时,崔永熙也在美国追梦。夏联后突然加量,每天投1000次三分、再加力量课,身体红灯没人在意。一次普通对抗,十字韧带“啪”一声,NBA大门直接关上。至今,他还没找到下家。
崔永熙受伤,跟疲劳有没有直接关系?医生不敢说百分百,但队医圈里共识是:连续高负荷+长途飞行,就是伤病温床。
20岁的杨瀚森,骨骼还没完全闭合,真要在亚洲杯倒下,谁负责?网友已经P好图:篮协领导排队鞠躬道歉。可鞠躬换不回一条健康的膝盖。
05 角色错位,更尴尬
过去一年,杨瀚森在国家队是给王哲林打替补,场均12分钟折返跑。如今披上NBA光环,媒体立刻改口叫他“内线答案”“新核”。
球迷调侃:“之前坐板凳,现在回来就得背锅,这升职速度比互联网大厂还快。”
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,这句话没错,但前提是能力真到了。现在把他推上C位,赢了还好,一旦输球,键盘侠的口水能把人淹死。
06 开拓者不拦,不等于没损失
可能有朋友问:球队为啥不卡人?
原因很简单:NBA球队犯不着为了一场非国际篮联窗口期的比赛得罪中国篮协。更何况,杨瀚森是二轮秀,合同还没转保障,开拓者乐得送个顺水人情。
但人情背后,是球员自己的账单:缺席夏季特训、错过与教练组磨合、推迟适应NBA三分线……这些隐性成本,没人替他付。
07 10天之后,会发生什么?
最理想的剧本:杨瀚森满血归来,场均15+10,带队赢球,再飞回美国赶上训练营。
最差的剧本:疲劳累积,对抗拉伤,亚洲杯报销,NBA季前赛干瞪眼。
现实大概率落在两者之间:他会上场,但状态打折;中国队会赢球,但过程磕磕绊绊;球迷会点赞,但心里始终悬着那块石头——千万别受伤。
08 写在最后
20岁,本该是放肆奔跑的年纪,却被一张机票切成两半:一半在波特兰的球馆,一半在亚洲杯的赛场。
我们当然希望杨瀚森披上国家队战袍大杀四方,更希望十年后他还有健康的膝盖,继续在NBA拼杀。
篮协的军令已经下达,球迷的担心也拦不住飞机起飞。接下来能做的,只剩两件事:
1. 监督教练组省着用,别把他当铁人用;
2. 不管输赢,别让20岁的孩子背全锅。
互动话题
如果换作你是决策者,你会让杨瀚森回国打亚洲杯吗?
A. 必须回,国家利益高于一切
B. 可以回,但严格控制上场时间
C. 坚决不回,NBA前景更重要
留言区说说你的理由,我们一起聊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