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为“分期付款”实为“分期贷款”


在各大电商平台热推的"0首付分期"背后,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金融陷阱。越来越多消费者发现,自己以为的"分期付款"购物,实际上是与金融机构签订了贷款合同。这种看似微妙的文字游戏,可能给你的征信记录带来重大风险。

以北京白领小张的遭遇为例。他在某电商平台选购了一款7999元的手机,选择平台标注的"12期免息分期"。直到收到银行短信提醒,才发现自己竟与某小额贷款公司签订了贷款协议。更意外的是,这笔贷款被记入个人征信报告,直接影响了他后续的房贷申请。

法律专家指出,这种操作手法游走在法律边缘。正规分期付款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买卖关系,而分期贷款则是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借贷关系。某些平台故意模糊概念,以"分期服务"为名,行"放贷业务"之实,既规避了金融监管,又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。

识别这类陷阱有三大要点:首先查看合同主体,若签约方是金融机构而非商家,基本就是贷款;其次注意资金流向,贷款模式下钱会先打到你的账户;最后查看还款记录,贷款通常会显示在征信报告中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醒,遇到此类情况可向银保监会投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