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以欲再袭伊朗,特朗普悔任总统,哈梅内伊强硬回应


中东的“停火”不过是拳赛中场休息,选手们正往拳套里塞铁块!一场闹剧般的“三方胜利”发布会后,硝烟味却更浓了。

伊朗核基地拉上窗帘,美以磨刀霍霍,领导人则为王位续命,将整个地区拖入核战深渊。这哪里是和平,分明是暴风雨前最诡异的宁静,随时可能炸裂。

这仗到底谁赢了?这问题本身就充满了黑色幽默。

美国总统特朗普抢先一步,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“搞定”了伊以,停火协议是他斡旋的功劳,伊朗马上就得乖乖回谈判桌。话音刚落,伊朗和以色列就像商量好了一样,双双把他的脸打得啪啪响。两边都公开否认,说根本没这回事,搞得特朗普像个没人搭理的婚礼司仪,尴尬地站在原地。

虽然最后勉强休战了几天,但谁都清楚,这不过是给下一次动手找个喘息的空档。

“胜利”的桂冠必须有人抢。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第一个站出来,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告:“我们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!”他嘲笑美军的空袭是场“蹩脚的烟火秀”,没伤到伊朗核设施的筋骨,还顺便发誓永不投降。以色列那边也不甘示弱,国防部长立马跟上,宣称他们“成功摧毁伊朗防空系统”,顺手还“定点清除了”好几位伊朗将军和核专家。

最有意思的是五角大楼。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怒斥哈梅内伊“厚颜无耻”,吹嘘自己本可以“终结”对方性命时,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却悄悄流出:美军的打击,最多只让伊朗的核计划“推迟了几个月”。

那些宝贝离心机,据说早就被转移了。一场打了12天的仗,最后打出了三家“共赢”的局面,荒诞得让人想笑,又笑不出来。

停火协议的墨水还没干透,伊朗就直接掀了桌子。

伊朗议会火速通过法案,中止了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切合作。这相当于伊朗对着全世界喊:“我的核基地,从今天起拉上窗帘,谁也别想看!”这一下,直接踩爆了美以划下的“红线”。要知道,他们联手发动空袭,最核心的目的,就是彻底掐死伊朗拥有核武器的任何可能性。现在,监控没了,伊朗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,谁也不知道它会奔向何方。

德黑兰街头的民众高喊着“浓缩铀是我们的权利!”,原子能组织的发言人更是放出狠话:“重启计划,我们早就准备好了!”

特朗普被彻底激怒,他警告伊朗,如果敢越线搞铀浓缩,就等着美国的第二轮轰炸。

以色列也立刻跟进,国防部长公开表示,针对伊朗的新军事计划已经在制定中。更有消息说,美军之前没用上最厉害的钻地弹,不是不想用,而是因为伊朗的核设施埋得太深,根本炸不穿。这似乎也印证了伊朗的说法:我的核心设施,你们确实没怎么着。

核技术不放弃,核监控被切断,下一次冲突的种子,已经埋进了最深的土里。

棋盘上的玩家,每一步棋都牵动着身家性命,对外强硬,往往是为了对内交差。

特朗普的日子并不好过。被哈梅内伊公开嘲讽为“纸老虎”,让他的强人形象大打折扣,眼看中期选举越来越近,他急需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来巩固票仓。他曾想过抛出“解除制裁”的橄榄枝诱惑伊朗谈判,可对方的强硬让他迅速收回了诱饵,换上了一副更凶狠的面孔,威胁要让伊朗“从地球上消失”。

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处境,只能用“火烧眉毛”来形容。他这边刚宣布“超额完成军事目标”,那边耶路撒冷的法院就宣布重启对他的贪腐案审理。反对派骂他是想用战争的喧嚣,来掩盖自己可能锒铛入狱的丑闻。

对他来说,维持“战时领袖”的身份,或许是保住政治生命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
此时,一份军情报告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:如果伊朗的浓缩铀真的没受损,半年内就能造出核武器。这份报告,成了他推动二次打击最有力的“尚方宝剑”。

而远在德黑兰的哈梅内伊,赌的是整个国家的尊严。高级将领和顶尖科学家接连被暗杀,国内人心浮动,他必须用最强硬的姿态,才能压住内部的疑虑和恐惧。德黑兰大学墙上那句“屈服比轰炸更耻辱”的标语,就是这种情绪最真实的写照。只是,就连伊朗高层内部,也开始有人悄悄担忧:如果美国人真的再来一次,我们顶得住吗?

所谓的停火,不过是暴风雨前诡异的宁静,海面下的潜艇正在悄悄上浮。

美军的“福特号”航母已经穿过苏伊士运河,与部署在卡塔尔的B-52战略轰炸机,以及伊拉克基地里的F-35战斗机,组成了一个致命的三角打击网,剑指伊朗。以色列也没闲着,国防军在约旦河谷搞起了实弹演习,最新的“箭-3”反导系统高调亮相。内塔尼亚胡甚至亲自展示了一套全新的激光防空系统,号称拦截率“百分之百”。

伊朗的反应,则充满了悲壮的色彩。德黑兰的机场连续三天取消民航航班,革命卫队把俄制的S-300防空导弹,像刺猬一样架设在炼油厂密集的烟囱群中,这几乎是在用国家的经济命脉做盾牌,准备硬扛一场毁灭性的空袭。

更要命的威胁来自海上。伊拉克的亲伊朗民兵“真主党旅”宣称,已经备好了300枚水雷,随时可以掐断全球石油大动脉——波斯湾。

也门的胡塞武装也没停手,继续用无人机和导弹骚扰以色列,他们的口号简单粗暴:“加沙不停火,我们就不会停手。”

战火的引信,从四面八方,同时被点燃了。

这场博弈已经升级,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,而是领导人、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豪赌。

伊朗现在最怕的,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本人的安危。他们甚至罕见地向联合国提交抗议,谴责美以的“斩首”威胁。但在刺刀已经抵住喉咙的时刻,指望“国际社会”的干预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
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,一个为了选票,一个为了官司,他们都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,或者说,拯救自己。而伊朗,已经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墙角,发展核能力成了维护国家尊严的最后一搏。

停火,非但没有成为和平的起点,反而成了各方重新瞄准、加码下注的间歇。

中东这片土地,似乎正在被这群无法回头的赌徒,一步步拖向那个谁也不想看到,却又谁都在奔赴的终局。